新世界CEO鄭志剛:以創新模式推動產業和城市的發展

生活在這個時代,鄭志剛覺得自己很幸運和幸福。

不安於“舒適圈”,從小到大都有一顆強烈好奇心的鄭志剛,13歲就離開香港前往美國,從世界頂尖名校哈佛大學東亞文學專業畢業後,他又赴日本京都留學。回到中國香港,Adrian Cheng並沒有選擇依靠祖輩的餘蔭,直接進入家族企業,而是先在投資銀行中曆煉,接著才進入新世界集團。

 

國際化和多元化的教育背景令Adrian Cheng擁有廣闊視野和開放的心態,能夠充分汲取全球最先進的理念,與此同時,他又根植於中國文化,對國家和家鄉懷有深厚的感情——“我的根在這裏。對我們新一代來說,不能僅僅去尋根,還要考慮如何為國家效力。”鄭志剛說。要知道,他至今最愛的還是中餐,特別是來自其祖籍的順德菜。

 

從文學與藝術畢業生成長為青年商界領袖,如今,80後的鄭志剛身上有新世界發展行政總裁、周大福珠寶執行董事、K11創始人等眾多“標籤”。但他從未被這些“標籤”所禁錮,依然保有13歲異國求學的勇氣,不斷尋求突破。

 

與社會共贏,以創新的思維去解決社會問題

你相信嗎?首付13.5萬港元就可以在寸土寸金的香港擁有一處房產!

不用懷疑,這是鄭志剛和新世界集團最近針對香港年輕人購房難的問題推出的一項新舉措。

在過去的十幾二十年間,可能因為地價貴、房價高等因素,香港年輕人面臨置業難的問題。部分人居住環境可能相對惡劣,住在一些所謂的“劏房”,這對於想安居樂業的年輕人來說,往往會打擊他們對未來的信心。

 

2017年前後,Adrian Cheng曾去過這樣的“劏房”瞭解情況。當年,新世界就推出一項計畫——“新時代首次置業計畫”,即首付7.5%就可優惠購房。此後新世界又開始捐地,累計捐贈了300萬呎的農地建造“過渡性”房屋。

 

但這些畢竟是“過渡性”和“暫時性”的解決辦法。鄭志剛及團隊與很多年輕人進行了溝通,瞭解他們的需求,希望可以從真實的情況中瞭解如何調配資源,將解決方案與社會接軌,以創新的方法長久緩解甚至解決香港的房屋問題。

 

“新世界建好生活”結合商界及民間力量,以創新思維緩解困擾香港多年的住屋問題。

2021年9月底,新世界專門成立了一家非營利房社企“新世界建好生活(New World Build for Good)”,並提出以成本價(約市價的一半)出售新房,且購房者只需要以5%房價首付置業;新世界又提倡創新性的“漸進式供款”模式,使年輕人更容易置業。在這個專案中,“新世界建好生活”集結了各方的力量,為香港乃至其他地方都提供了一個解決年輕人住房問題的參考模式。

 

“很少有私人企業做資助房屋。在這方面,我們希望可以繼續當領頭羊。”Adrian Cheng躊躇滿志地說,“房地產公司其實也希望每個人可以安居樂業,如此,社會才能長治久安。”

“創造共用價值”一直是新世界的理念,在追求“共同富裕”的時代,作為年輕一代的企業家,鄭志剛尤其主張把創新以及對社會的承擔放在公司發展的首位,著眼於更長遠的社會發展需求和可預見的問題,探索並提出更多解決方案,實現前瞻性企業與全社會的互動共贏。“我們創新之餘也要對社會有承擔,不可以賺到盡。”這也是其家族一直傳承的理念。

 

以創新模式動產業和城市的發展

 

 

其實不僅鄭志剛本人“標籤”眾多,如今的新世界,也早已從一家單一的地產公司跨界成為一家多元化的經營集團,除地產以外,還擁有教育、醫療、保險、文化等產業,而由多元產業組成的“新世界生態圈”正在各個地方開花結果。

 

其中,在粵港澳大灣區,新世界已將多元產業深入佈局,投資了大約2000億元。這也是新世界集團融入國家發展大局的體現,為大灣區投下很大信心的一票。

 

作為一家港資企業,新世界把多年來積累的教育、醫療、金融、文化產業資源帶到大灣區,把這些國際化的產業、服務和大灣區做結合,這也是新世界融入大灣區發展所運用的非常重要的一個商業模式——“產城融合”。

 

也就是說,新世界不僅只負責建造一家酒店、住宅或是商場,而是用“產城融合”這個新的模式去驅動產業創新,賦能城市升級。比如在一個小小的社區裏面,新世界會以“跨界”的思維,彙集自身與關聯產業的資源,醫院、學校,豐富區域的居住、商業、辦公、教育等功能,並通過這些服務和產業,帶動整個社區的活力,同時也極大地為社區提供生活的便利性,增加其生活的品質和幸福感。

 

商業與文化藝術交融

 

隨著人類文明的進步,文化藝術早已成為百姓生活不可或缺的精神食糧。

鄭志剛從小就喜歡藝術,高中時期還研究過歌劇,從哈佛畢業後繼續留學日本京都,也是為了進修文化藝術。可以說,正是源於對藝術近乎癡迷般的喜愛,才造就了今天創新商業模式的靈感開端。

Adrian Cheng將文化藝術與商業零售跨界融合,創辦了藝術文化商業零售鼻祖K11品牌,將“藝術即生活”這一理念詮釋地淋漓盡致。他認為,再好的創新和創造力都要落地。

 

廣州Adrian Cheng K11購物藝術中心

 

人們或許因為購物需求來到K11,但在這期間會無意發現正在進行的藝術展覽,從而對以前不了解的藝術家產生濃厚興趣,甚至可能為自己從此開啟了一扇通往藝術的大門,這樣的場景在K11每天都在上演。

 

K11從來都不吝為藝術“讓位”。上海K11甚至把B3層打造為一整層3000平方米的美術館,年均開辦十餘場藝術展覽,大大豐富了“魔都”人民的藝術文化生活。目前,K11已經在香港、上海、廣州、武漢等多個城市落地生根,它們都成為當地的潮流地標。而K11引領的創新商業模式,也給近年來飽受線上經濟衝擊的實體商業帶來了新的出路和契機。

 

而創新之餘,鄭志剛也很“念舊”。不少歷經千百年的經典文化藝術,在鄭志剛手中得到了活化和新生,民族文化得以延續。

 

旨在對日趨“式微”的傳統藝術形式進行保育活化,由K11專門設立的工藝文化基金會已成功保育了百寶嵌、廣彩、灰塑等歷史傳統文化工藝,並積極尋求機會將其運用至現代藝術設計及建築中,讓歷史煥發新的光彩。

 

比如香港人昔日的“情懷”建築——皇都戲院,成功被新世界接手進行修復、保育,讓年輕一代有機會重新見證老一輩文化騰飛的成果;至於北京曹雪芹故居複建專案,新世界則特意採用中國古代傳統榫卯工藝,不用一釘一鉚,真正做到“修舊如舊”,讓傳統文化的光芒繼續綻放。

 

可以說,鄭志剛是一位將文藝氣息和務實精神完美結合的企業家。“藝術就是文化,文化就是生活,而這一切都與商業難捨難分。”多年來跨界不止,追求卓越與創新,他希望與新世界一起抓住時代機遇,以商業服務社會。


店家訊息

  • 部落格 評分:0.0分 台北市大同區臺北市大同區

留言板

發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