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球迷网09月09日报道,中国篮协最新公布了运动员委员会的构成人员,共计21位成员,其中既有目前还在比赛的球员,也有已经结束职业生涯的老将。
付政浩这位新闻工作者接着对这件事做了说明,他在社交平台上写道:中国篮球协会的运动员代表机构会承担部分球员工会的职责,近期公布的一些成员例如赵继伟等,在今年三月都参与过在厦门举行的中国篮协中介人座谈会,那个座谈会被视为运动员代表机构成立过程中的关键性聚会。我得知,早在2015年,中国篮协就曾提议参照NBA球员工会的运作方式,计划构建CBA球员工会性质的内部机构。不过,中国篮协随后向中华全国总工会征询相关业务意见,得到的答复是,依据我国当前的法律制度,不允许建立以职业类别区分的工会,例如教师工会或清洁工工会这类组织。

另外,NBA球员协会的部分权益同我国《劳动法》等法规存在出入,这也造成CBA无法构建类似NBA球员协会的相关团体。一个最突出的差异在于,NBA球员协会的杀手锏措施是,一旦要求得不到回应便可以罢工导致比赛中止,而我国《劳动法》自1994年颁布以来,尽管历经数次修订,但始终没有加入‘罢工’这一表述。
CBA组织未能促成球员工会,不过全国总工会支持建立球员联络小组之类的机构,旨在促进劳动环境融洽,并且研究如何进行集体谈判。2016年,依据《中国足球改革发展总体方案》的要求,人社部联合教育部、体育总局及中华全国总工会,共同发布了《关于提升职业足球俱乐部劳动权益保障水平的若干规定》文件,里面明确表示,提倡职业俱乐部构建集体对话平台,推动俱乐部依照法规成立工会团体,让工会组织在促进球员与俱乐部之间构建融洽工作氛围中发挥关键功能,支持工会依照法律实施集体对话并签订集体协议,研究集体协议出现矛盾时的对话解决途径等与球员权益密切相关的核心事务。
因此球迷网,中国篮协着手筹备运动员组织,意图增进与运动员的交流,在规章拟定阶段力求吸纳参赛者的见解。然而,从实际层面考量,参照国内现状,参赛者难以在规则构建中获得如同NBA运动员那般显著的发言权,但中国篮协正逐步增强参赛者介入规则制定,特别是在CBA标准合约修订环节的参与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