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篮球比赛里,紧张刺激的对抗让观众心惊肉跳,而中场休息或者暂停期间,那些容貌出众、体态优美的啦啦队队员在赛场上的展示同样让观众热血沸腾,凝神屏息,接下来就让大家了解CBA中那些风采照人的啦啦队队员不为人知的经历。
1、训练辛苦,竞争激烈

CBA的啦啦队选拔程序不如NBA的那么严苛,然而角逐过程同样白热化。CBA的啦啦队成员多数是大学里的学生,兼职性质居多,为了这份似乎挺诱人的赚钱途径,既是兴趣使然,她们必须承受极为艰苦的舞蹈训练,还要经历好几次选拔才能获得现场展示的资格,忍受饥饿和寒冷,长时间加练是她们习以为常的事情。
2、每场比赛10几支舞蹈,收入才200块

不少观者以为,那些衣着光鲜的应援团表演者获取的报酬定然十分丰厚,这种看法并不准确,先前已提及,这些应援团成员大多为高校学生兼职,名气因素及团队构成使她们的报酬相当微薄,她们每场赛事需编排十数套舞步,但仅能拿到二百至三百元,舞台上的炫目表演,实则建立在她们半载乃至更久的不计报酬的勤练基础之上,而且万一负伤球迷网,也毫无相应的保障措施。

3、与球员约会一旦发现,立马被开除

CBA的助威团和NBA的啦啦队一样,有许多必须遵守的条款,比赛期间不能妨碍选手,有场外负面传闻的不予录用,禁止与选手拍照且需签名,不许与选手私下交往,一旦发现立即解雇,连留下电话或微信等联络方式都不被许可。
4、受伤风险大,吃的是青春饭

啦啦队成员在赛场上有时必须完成复杂动作,这增加了她们受伤的可能性,而观众席上,也可能被突然冲出的运动员撞到,2013年一场上海与山西的比赛中,外援韦弗去扑救一个球时,意外压到了站在边线附近的啦啦队成员,接着该成员就被担架送离了现场,显然伤势比较严重。啦啦队成员的职业生涯短暂,主要依靠年轻貌美,每年都有大量新面孔加入,多数人未满28岁就要离开。
目睹这些,光鲜亮丽的助威人员内里实为艰辛,在欣赏她们曼妙身姿赋予我们愉悦体验之际,更应珍视她们的辛劳与奉献!(编辑:杨晓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