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4日,根据北京时辰,这条报道并非鲜为人知,球队解约了小肯扬马丁,其实也合乎常理,毕竟如今联盟的竞争环境十分严苛,胜负取决于实力,不会顾及私情,尤其是像小马丁这样的球员,流动频繁且位置尴尬,随时可能被抛弃,合同签订简单,终止合同也干脆利落,他的合约还剩一年,价值800万美元,并且没有任何保障条款,爵士队方面无需过多犹豫,立刻执行了裁撤,必须承认,NBA的商业运作准则相当无情,但责任并非完全由管理层承担,回顾小马丁近两年的经历,波折不断,仿佛一个四处漂泊的替补。
回顾小马丁近年经历,其实际状况并不理想球迷网,他先后加盟多支球队,包括火箭、快船、76人、活塞以及爵士,这些队伍大多处于联赛中下游,甚至面临保级压力,尽管他获得较多球权与上场机会,部分球迷仍期待他能展现昔日天赋,但现实情况令人失望,数据不会说谎,上赛季他仅代表球队出场43次,场均贡献6.4分和2.9个篮板,很快沦为“数据表现平平”的代表,尽管他在三分球方面尚可,但25.9的命中率实在难以令人满意,当前篮球环境中,缺乏外线能力的锋线球员很难立足,加之他的打法风格较为传统,突破能力一般,组织意识不足,防守端也仅能勉强达标,这些因素最终导致他被边缘化,沦为球队替补。
小马丁并非毫无本事,毕竟他当年顶着二轮身份也能闯入联盟,新秀时期在火箭曾有过场均9.3分5.4个篮板的佳绩,表现令人眼前一亮,当时许多球迷认为火箭挖到了难得的人才,队中虽有许多年轻球员,但马丁并非最耀眼的那一个,他的父亲还曾公开赞扬儿子,反驳质疑他的天赋,表示只要给予足够的机会,儿子肯定能有所作为,然而现实却一次次证明了他的不足,从生涯第二年开始,他的上场时间就逐渐减少,表面上看是队内竞争激烈,实际上是他能打的技术单一,三分球始终无法练好,这在当今篮球战术体系中是个大问题,防守端他的身高和臂展也平平无奇,1米98的身材面对顶尖锋线时显得力不从心,最终逐渐沦为替补,再也无法回到核心位置。
他父亲肯扬马丁,是2000年的状元,篮球界的硬汉,名气太盛,这种“星二代”的压力他脸上都写着,偏偏老马丁又喜欢多管闲事,公开批评火箭,抱怨球队缺乏赢球风气,生怕儿子被带偏,场外行为也过于激烈,结果反而帮了倒忙,火箭后来确实被舆论逼得紧,匆忙把小马丁交易给快船,用次轮选秀权凑数,这下网友们都开始质疑:别人都希望儿子能多得分,老马丁这回直接把儿子推到了风口浪尖,当然也不能全怪老马丁,毕竟球场竞争激烈,有机会就得表现,真不怕队友有意见,偏偏小马丁身体对抗不强,打法也没有明显特点,每个队都只把他当普通球员,换来换去,今天当主力,明天当替补,后天再被喂球,典型的定位尴尬。

回顾转会过程,今年二月份76人主动将小马丁与两个次轮选秀送至活塞,此举直接节省了两千万美元的奢侈税支出,操作手法类似甩卖积压品,活塞方面根本无意使用这些球员,随即又将其转手送走爵士,三方参与者均未特别在意,媒体在报道时几乎达成共识:拥有无保障合同的球员,裁掉不会造成损失,以这种身份,联盟三十支球队中会有谁愿意专门为他破例,这好比淘宝上的清仓甩卖,标价虽低却无人问津,问题关键并非年龄,虽然刚过二十三岁理论上仍可培养,但天赋如何最终显现,NBA的发展机遇转瞬即逝,若失去自我认知,即便处于巅峰状态也可能表现失常。
现在所有球迷都清楚一个事实,NBA比赛不看重家庭背景,也不在乎人际关系,关键不是看你是否拥有决心,根本在于你在场上如何立足,进攻不达标防守不到位,远投和中距离投篮都一般,这样的前锋位置,非常容易被替换成薪水更少、发展空间更大的新球员,别说实力强劲的队伍会争夺,就连故意输球的球队也要拿出更有创意的交换条件,毕竟联盟每年有几百人参加试训,谁会专门投注你这个突破型选手,网友讽刺说换小马丁还不如直接培养第二轮的年轻人,何况八百万没有保障的合约被扔在地上没人捡,历史上能够靠逆袭成功的人,大多都是勉强达到标准的球员,比如布鲁斯·布朗那样,单靠拼抢防守加上三分球,硬是坚持到最后,小马丁的发展道路显然行不通。

新的疑问出现了,小马丁此去何处,说实话,当下再期待哪支队伍能独具识人之明,稍显盲目,他这种球员最匹配的是那些阵容需要补强、愿意尝试新面孔或者遭遇伤病困扰的球队,诸如雷霆、开拓者这类甘愿让年轻球员上场的球队,然而从目前情形分析,连联盟下游都没有队伍问津,这基本反映出他的动作能力、投射水平、对抗能力以及球商等多方面缺陷,导致其前景黯淡,即便进入训练营,也可能随时面临被替换的命运。
小马丁这次漂泊,充分显现了NBA“星二代”的处境困境,依靠家世和资源能维持一时,但长久竞争还得看真本事,缺乏鲜明特色就容易沦为过客,无法留下深刻印象,最终沦为默默无闻的零件,球迷也只能无奈叹息,不论出身高低,这联盟根本不念旧情,你表现平平,即便引发热议,也没人会真心帮你,结局便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