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说到篮球联赛的选才高峰期,许多人最先想到的几个年份就是:1984年、1996年和2003年。
1984年加盟联盟的球员中球迷网,有被誉为篮球之神的迈克尔-乔丹,有获得过两次总冠军的大梦奥拉朱旺,还有被誉为无冕之王的巴克利和斯托克顿等众多顶级球星。
那场被称作黄金岁月的1996年选拔活动,许多运动员都成为了一代追星族年少时光的印记。其中,科比、艾弗森、马布里、纳什、雷-阿伦等人尤为突出,他们的影响力深远。
2003年的那批球员,被称为黄金一代,詹姆斯、安东尼、韦德、波什,是其中的翘楚。

今天,帝哥想和兄弟聊的是不受关注的一届选秀:1998年。
倘若此刻询问,本届队伍里有哪些选手,排名前三位的是哪些人?我想相当一部分观众都记不起来了。
实际上,这一届选拔活动也涌现出不少广为人知的选手:诺维茨基、卡特和皮尔斯,他们都是公众熟悉的对象,而卡特这位空中飞人,是本届参赛者中唯一一位仍然在职业赛场上效力的选手。
有一个数据颇为引人注目,1998年的运动员之中,出现了四位累计两万分的选手,这在历史上是数量最多的记录。
四位球员分别是诺维茨基、卡特、皮尔斯和贾米森,贾米森在NBA历史上属于比较沉默寡言的两万分先生。

而所谓的选秀大年,都没有4位球员能达到这样的成就。
1984届,只有乔丹、巴克利和奥拉朱旺拿到2万分。
1996届球员中,科比、艾弗森和雷-阿伦已经达到了那个高度,而纳什和马布里则未能达到这一目标。
2003年那批杰出球员中,能够取得这种高度评价的,仅有三人,分别是詹姆斯、安东尼和韦德。

那么,为什么1998届,为什么无法和那三届媲美?

帝哥看到了这么一条评论:这一届的状元,拖后腿了。
这确实有几分道理,1998年的状元是迈克尔-奥洛沃坎迪,他被视为NBA历史上著名的非天赋型新秀,这位来自尼日利亚的球员,曾被寄予厚望,有望成为奥拉朱旺第二。
因此,在他整个职业生涯中,场均得分仅8.3分,篮板也才6.8个,在夸梅-布朗、本内特和奥登这些球员尚未崭露头角的时候,奥洛沃坎迪反而是当时最受关注的高顺位水货新秀。
此外,我认为主要原因在于,本届赛事缺少一位极具感召力的核心球员

一种影响力,不仅体现在赛场上的竞技水平,还包括球员的战术运用以及吸引公众关注的能力。
这一届球员,成就最大的是诺维茨基,一个外籍球员。
从号召力上看,显然不及乔丹、科比和詹姆斯。
此外,诸如皮尔斯以及贾米森这类运动员,尽管个人技术十分出色,但他们的个人比赛风格却相当平实,缺少一些亮眼的元素。
这也是届选秀大会,不被人视为选秀大年的原因。

这一届球员的成长速度相当快,成才情况十分理想。除了那四位能够拿下两千分的球员之外,像刘易斯、毕比、白巧克力、里基-戴维斯、拉里-休斯、泰伦-卢这些球员,也都是球迷们非常熟悉的球星。
各位伙伴,倘若在1998年的NBA选才大会上,你们手握头号顺位,会挑选哪位球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