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超联赛影响力提升但国足成绩未同步,外援名额引深思?

发布人:球迷网 信息来源:网络整理 作者:24直播网 人气:

中超联赛近些年无论在亚洲还是全球层面的号召力都有显著增强,但中国国家队的表现却未相应进步,这种现象引出了“中超主要依靠外籍球员”的质疑。部分人指出,“4+1”的外籍球员注册政策导致本土球员获得比赛机会太少。《中国足球改革发展总体方案》里也阐述了要探讨如何设定优秀外援使用配额的规则和相关决定流程,同时要妥善安排外籍球员引进和国内球员成长这两者之间的关联性。那么,究竟用什么方法才能让外籍球员的引入和本土球员的培育达到一个恰当的协调状态呢?

现象>>>联赛22年外援名额多变

自1994年中国启动职业联赛之后,外籍球员就一直是联赛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关于外籍球员的讨论,也从未间断。

甲A创办初期,各支球队获准征召三名外籍球员,该规定持续施行至2002年。不过,2001年起,各队被禁止引进外籍守门员。到了2003年,外援政策调整为允许聘请四名洋将,并且其中三人能够同时在场上参赛。

一晃就过去一年,中超开赛的首个年头里,球队外援的注册规则再次变动,限定为“注3上2”。2005年和2006这两个年份,对外援的出场要求变得更为严格,即便注册名额是三人,每场比赛也只能派两人上场。到了2007年,外援的运用政策又进行了修改,调整为“注4上3”。

2009年,依据亚冠竞赛要求,外援注册规则调整为四人加一人,比赛出场限定三人加一人,该规定一直实施至今。职业联赛开展二十二年来,外援政策显现出动态调整,总体上呈现规模逐步扩大且趋于稳固的态势,不过其间也经历了一些波折。

正方>>>外援给中超带来了什么

高水平外援给中国足球职业联赛带来的益处是不言而喻的。

优秀外援绝非联赛的弊端。他们只有益处,毫无害处。首先,优秀外援能迅速增强球队的实力和水平,提升整个联赛的精彩程度、关注度和影响力,从而招徕广告商和赞助商,并促进国内球员的进步。当联赛的号召力足够强时,球迷和赞助商才会投入热情,这样联赛才有立足的基础和发展的空间。青岛的夜先生这位作家同时也是个铁杆球迷,他认为,职业联赛的初衷是为了实现能够不断循环和持续发展的经济效益,有钱就能组建一支实力强劲的队伍,有了强队,就会在各个层面展现出竞争力,进而能够创造更多的财富,形成一种积极向上的发展模式。

二零一二年,上海申花球队购入阿内尔卡以及德罗巴,二零一三年,孔卡、穆里奇等球员带领广州恒大赢得亚洲冠军联赛的锦标,得以在世俱杯的竞技场合进行比赛,这些事项令中国足球顶级联赛的声誉得到显著提升。

金汕,北京市社会科学院体育文化研究中心的负责人指出,由于中国和外国足球实力差距悬殊,引进外籍球员对中超俱乐部而言意义非凡。这不仅能帮助球队提升竞技状态,同时也能促进职业联赛市场的活跃发展。

本土球员培养平衡_中超外援政策_中超外援名额

反方>>>抢占了本土球员的机会

高水平外援确实为中超注入了新鲜血液,但是,也有人指出,外援数量过多,导致本土球员难以获得稳定的出场时间,进而阻碍了他们的成长。

曾在中国多个球会执教的桑特拉奇坦言,中超每队可使用四名外援的规则,必定压缩本土球员的出场时间,本土球员因此缺乏锻炼,势必阻碍中国足球的进步。亚泰俱乐部主管刘玉明也认为,中超的四外援配置已经过多,而注册五名外援更是没有必要,中甲联赛甚至可以完全不引入外援,他私下里都是这样谈论的。

外援数量增加,中国球员获得比赛时间自然就会变少,但职业联赛理事会执委谭旭认为,根本原因还是国内球员能力不足,同样的薪水,外援为球队带来的价值更大,限制外援数量,并不能真正提升中国足球实力。

邻近区域之中,日本J联赛早年间凭借吸引顶级外籍选手而著称,而今伴随本土队员能力的增强,各支球队对海外球员的倚重程度正逐步降低。

关键>>>联赛该为国家队埋单吗

即使在足球水平很高的联赛中,各个国家联赛对外籍球员的规则也在持续调整,这些调整通常与国家队的表现好坏有紧密联系。各个联赛对外籍球员的管控方法也不一样,英格兰联赛使用工作许可制度,意大利联赛每个赛季最多只能签下两名非欧盟籍选手,西班牙联赛则规定同一时间只能登记三名非欧盟国家的球员。

那么,职业联赛究竟是否需要肩负起为国家队提供后备人才的使命?据金汕所言,俱乐部所追求的仅是优异的战绩,并不负责栽培本土球员。本土球员的培育工作,足协应当更为上心,而俱乐部则更关注竞技表现。球迷夜先生持相同看法,认为职业联赛本身不具备培养本土及年轻球员的内在功能。发展本地球员,栽培新秀,乃实力偏弱、排名靠后的俱乐部赖以维生的根本要素。

岛城一位业余球队的主管王彤球迷网,经过对五大联赛和NBA当前情况的全面审视,形成了一个看法,认为所有俱乐部都不承担为国家培育人才的职责,它们的首要任务是确保自身的存活,其次是推动队伍的稳定进步,最后才是促进联盟的整体繁荣。

理论上,职业联赛和俱乐部并不需要负责为国家队伍培养选手,但这不代表联赛中外国选手的数量可以没有控制。“如果一个领域完全由外国人主导,那么这个领域也不会在中国(乃至任何国家)长久发展,因此在人员选用上无法获得认可。”王彤这样认为。

因此,外援数量对联赛观赏性和本土选手成长的影响,必须妥善协调,这个协调的程度如何,取决于职业管理机构与足协的决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