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寒冰向记者透露 亚足联计划于十一月举行竞赛委员会的年度大会,届时将决定下一届亚冠联赛各国内联赛的参赛队伍数量,同时也会公布明年的亚冠联赛赛规,以及扩大参赛队伍的外籍球员注册名额等关键内容。由于今年亚冠联赛中超联赛各俱乐部集体选择不参加,导致中超联赛的积分大幅下降,几乎为零,因此2023年中超联赛在亚冠联赛中的参赛资格将从原先的“三队获得直接晋级资格,另外还有两支队伍通过预选赛晋级”的分配方式,调整为“两队获得直接晋级资格,另外还有两支队伍通过预选赛晋级”的新方案。此外,亚洲各国的疫情持续严峻,来年亚冠赛事预计会继续实施以中超俱乐部倍感担忧的杯赛模式,同时,在沙特等西亚联赛的强势推动下,扩大外援注册指标的可能性已经很大。
亚冠参赛席位减少,竞赛模式不变,以及外援注册人数提高,都加大了中超球队在亚冠赛场上获得好成绩的挑战性。和今年一样,疫情防控要求以及经营困境导致中超俱乐部大多对亚冠缺乏热情,外援数量增多进一步拉大了中超同西亚、东亚其他联赛之间的实力距离。
极端情况是,亚足联若明年按原计划以亚洲杯成绩为依据分配名额,中超可能失去参赛资格,2024年甚至无法获得参赛资格!

新冠病毒疫情和国内赛事限制措施带来的经济困境,到了2021年演变成亚洲赛事中的表现危机:夺冠的江苏队退出比赛,上海海港在预选赛阶段被淘汰出局,北京国安和广州队则派二队参与小组赛,十二场比赛仅战平一场,输掉其余十一场,创下中超球队参加亚冠赛事的最糟糕战绩。
中超“自弃”最直接的结果,就是被缩减亚冠参赛名额。
亚冠联赛原以近四年的赛事表现为依据来分配参赛席位,不过由于2020年全球遭遇新冠疫情,亚足联对此规则进行了调整,决定提前两年公布下一年度的参赛队伍名单,因此11月份亚足联竞赛委员会的工作将仅限于确定2023年亚冠联赛的参赛队伍。中超还可能动用2018年和2019年三支队伍闯入16强、至少有一队进入8强的“老本”,然而今年整体表现糟糕,技术积分从2021年初亚洲第一的位置,急剧下滑到如今亚洲第七的水平。2019年中超花费四年才再次获得的“3+1”资格,预计在2023年将回落至“2+2”。

2015至2018年期间的中超联赛同样遵循“2+2”的规则,那是一个投资最为活跃的时段,依靠高额薪资聘请的顶尖外援,中超队伍在预选赛中连续四年保持全胜纪录,并且在与澳超球队的三次交锋中全部获胜。然而,当前中超正经历经济困境,知名外籍教练和外援纷纷离去,留下的外援实力大幅减弱,同时防疫政策也导致俱乐部缺乏参与国际比赛的动力。

2020年亚冠小组赛部分赛事转为赛会制形式,北京国安作为中超唯一球队晋级八强,显示出联赛整体竞争力下滑。今年中超联赛所有俱乐部均决定退出亚冠,导致中超在亚洲赛事中的影响力降至极低水平。2023年亚冠联赛中超尚有“2+2”的名额分配资格,但亚足联计划在新冠疫情进入常态化阶段后,实施新的参赛名额分配制度,该制度将以上一年亚冠联赛表现为主要依据进行名额分配。
这一项规定倘若在2022年岁末实施,鉴于中超联赛今年所有俱乐部均选择退出亚冠赛事,技术积分极有可能跌至亚洲区前二十四名之外,最终将失去参加亚冠联赛的资格。这或许是个极端情况,但中超能够正常运作的俱乐部正不断减少,只有山东泰山、上海海港、深足等少数俱乐部还能争取保住亚冠席位,倘若他们继续作出不再参加亚冠的决定,局势将完全无法挽回。

亚洲其他国家和地区的新冠疫情走向尚不清晰,亚足联已经决定明年维持赛事以赛会形式进行,中国的防控政策若不调整,中超球队除非小组赛安排在中国境内进行,否则参赛的意愿仍会受影响,北京国安青年队今年亚冠小组赛的困境,已足以让其他中超俱乐部对参赛产生犹豫。
与未来两年可能松动的管控政策相比,中超面临的最大危机在于亚冠外援配额的扩充,这是以沙特为首的西亚联赛持续推动的举措,目的是打破东方俱乐部在亚冠赛事中的绝对优势地位。亚足联若维持现有外援政策,即“3+1”名额不变,或允许更多外籍球员注册球迷网,甚至实施更彻底的“注6上6”方案,对于长期缺乏高水平外援投入的中超来说,都将导致实力差距进一步扩大,形成难以逾越的鸿沟。
沙特联赛当前正值资金投入的鼎盛阶段,卡塔尔因即将举办的世界杯拥有显著的经济推动作用,阿联酋同样得益于国际足联的鼎力相助。西亚地区的联赛原本就有比中超更为宽裕的外籍球员注册额度,亚冠赛事中对此类球员的限制有所放宽,这实际上直接提升了竞争对手的整体水平。中超过去能够在亚冠赛事中取得佳绩并构建起一定的阵营影响力,主要归功于通过高额薪酬吸引到的优秀外籍球员。但鉴于中超在四大联赛阴影下的艰难处境,加之疫情致使各俱乐部母公司财务压力陡增,恐怕即便外援注册额度提高,面对澳大利亚、泰国、马来西亚联赛的竞争者,我们恐怕也难以抗衡。

疫情冲击波及范围广阔,不仅中国受影响,日韩澳等东亚主要联赛和越南、泰国、马来西亚等次级联赛也纷纷收紧财政,外籍球员水平同样出现下滑。假如中超球队仅靠本土阵容参赛,虽然外援能力已不复当年投资热络时的水准,但部分俱乐部依靠自身实力晋级亚冠并维持积分基本盘的可能性依然很大。
日韩联赛和西亚联赛在联赛经济生态方面复苏得比中超更快,前者因为本土球员素质有基本保障,加上新的线上资金进入;后者在外籍球员使用名额上完全放开,中超同样依靠外援来保证战绩,因此从一开始就远远落后。
中超在2007至2009年期间,连续三年小组赛未能取得任何胜利,2009至2012年间,尽管每年有四支队伍参赛,却只有一支能够成功晋级。如今,中超极有可能再次陷入过去的最低谷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