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个总冠军却排在第70位?!到底是公平,还是冷血?
有杰出表现者,有最高得分者,有总决赛最有价值球员,也有许多人未能进入前五十名……这份名单,完全不考虑名气大小,只看重实际表现!
美国网友称其为史上最公正的榜单,然而细看之下球迷网,确有部分人因之而怒不可遏,甚至要拍案而起。
这个顺序是根据二十三项客观标准确定的,涵盖得分、篮板、助攻、防守表现、荣誉数量等方面,不考虑打法风格,不关注公众关注度,不叙述个人经历,只依据实际数字。无论是资深球员、新近涌现的选手、知名球星还是存在争议的选手,都采用同样的衡量方法,没有人可以例外
榜单70到61:
萨姆·琼斯是凯尔特人王朝的核心人物,他在总决赛中多次上演关键表现,赢得了十枚总冠军戒指,仅次于拉塞尔,位居历史第二位
保罗·阿里金被誉为投篮技术的开创者,获得过一次冠军头衔,两次荣膺得分王的称号,并且九次入选最佳阵容名单
罗伯特·帕里什——NBA出场纪录保持者,4冠、3次最佳阵容
达米安·利拉德,得分两万,助攻五千,三分两千,入选最佳阵容六回,是那种擅长在关键时刻得分的人
本·华莱士堪称防守奇才,四次荣膺最佳防守球员称号,还曾独占篮板王与盖帽王单项荣誉,在季后赛中,他不仅篮板数据创下了球队历史最佳,其盖帽成就同样位列队史首位
雷吉·米勒是库里之前的顶尖三分投手,他的精彩表现力压对手,完成惊天逆转,这一幕至今仍被广泛称赞
鲁迪·戈贝尔——4次最佳防守球员,爵士盖帽、篮板历史第一
杰森·塔图姆是凯尔特人在季后赛中的得分领头羊,已经赢得一个总冠军,并且四次入选最佳阵容的第一队
马努·吉诺比利——马刺“三驾马车”,4冠,第六人奖
乔尔·恩比德——MVP、2次得分王、5次最佳阵容

60到51:
埃尔文·海耶斯获得过12次全明星阵容提名,赢得过一次总冠军,当选过一次得分王,并且两次获得篮板王称号
昌西·比卢普斯——1冠+FMVP,“关键先生”的另一版本
麦迪——天资卓绝,两度荣膺得分王,“35秒内拿下13分”堪称不朽经典
托尼·帕克——马刺助攻王,4冠+FMVP
帕特里克·尤因——尼克斯得分王、篮板王、盖帽王
雷·阿伦——曾经的三分之神,2冠
保罗·加索尔——2冠的技术型大前锋
埃尔金·贝勒——巅峰时代的得分狂人,10次一阵
乔治·麦肯——NBA第一个超级巨星,早期的统治力持久多年
保罗·皮尔斯——绿军名宿,1冠+FMVP
眼前有例,会引人思考:为何在数据上领先者,就必然比战绩优异者更出色?
50到41:
凯文·麦克海尔——既有总冠军也拿过最佳第六人

克莱德·德雷克斯勒——乔丹时代的第二后卫选手,打法全面
谢伊·吉尔杰斯-亚历山大,这位MVP、FMVP和总冠军得主,仅仅在七个赛季内就积累了众多殊荣
威利斯·里德——带队夺两冠并获两次FMVP
阿伦·艾佛森——MVP+4次得分王,全场打完就是累瘫的斗士
沃尔特·弗雷泽——尼克斯全纪录保持者,攻守俱佳
阿蒂斯·吉尔莫尔——横跨ABA/NBA的篮板与盖帽巨人
乔治·格文——“冰人”,4次得分王
多尔夫·谢伊斯——坚持十余年的高光表现
加里·佩顿是著名的防守球员,多次入选最佳防守团队的首发阵容,他的外线防守能力极强,与乔丹不相上下,堪称外线防守的典范

有人看榜单笑了:“这才是硬碰硬,不靠名气。”
有人突然发问:按照这种计算方法,勒布朗·詹姆斯的排名是否会下降?迈克尔·乔丹又该如何衡量?
这份排名不考虑个人情感因素,也不采信空想推测,诸如“若无伤病他能更出色”之类的论调概莫能外,所有评判皆以实际表现作为依据,因此,生涯稳定且持久的选手会获得较高评价,而那些虽然表现耀眼但职业生涯短暂的选手,则往往难以获得高排名
这引发了一个很直接的对立:
一派认为夺冠和团队成功才是真价值,没有冠军什么都是空谈
另一派则坚持个人数据才是硬实力体现,篮球不是只看一枚戒指
诸如萨姆·琼斯那类以制造纪录闻名的选手,其竞技地位并非十分靠前,与此同时,亚历山大这样的新生代选手,凭借获得的诸多个人殊荣,迅速跻身顶尖五十行列,此番景象令众多执着于过往辉煌的老观众倍感不是滋味
换个角度想,假如仅仅以冠军作为衡量标准,那么许多不同时期的差异就会被人遗忘,那些在实力较弱的队伍中表现出色却未能赢得总冠军的球员,他们的名字甚至可能被历史遗忘,然而这份名单却给了他们一个公正展示自己的平台
但公平是不是意味着全面?不是
胜利的付出程度和更深层的信息仍然会遮蔽部分显而易见的后果,诸如灵魂人物的作用、在关键赛事中不易察觉的调控节奏,此类方面是无法量化成具体数据的
因此会见到某些人获得头衔数量不多,却位置很靠前,另一些则奖杯非常多,却在名单之外游荡,这就是矛盾之处
老百姓茶桌上的讨论会变成这样:
“艾佛森就他那身高,他的得分能力还排不到前五十?不可能”
“利拉德没进总决赛也能这么高?”
“有冠军没荣誉值,不就是躺赢嘛”
榜单上那些客观的数值,和粉丝们心中激荡的记忆,形成了强烈的反差,这其实也是这份排名特别引人入胜的原因:它促使人们放下个人情感,只关注篮球方面的冰冷统计,进而情不自禁地为自己的心仪选手进行辩解
此刻公布的乃是41号至100号选手,倘若你的心仪人选尚未登场,那么他必定位列前40名之中
那个疑问出现了,要是依照这个方法计算现行40,是否会出现远低于你预料的数值?
如果评价仅依据数据,你甘心这样吗?还是更愿意维持略带情感色彩的价值判断方式?
你觉得——篮球历史的真正排名,到底该跟心走,还是跟数据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