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与北京1/4决赛硝烟未散,李根转会引巨大舆论风波

发布人:球迷网 信息来源:网络整理 作者:24直播网 人气:

李根CBA季后赛争议_cba新疆队李根的近况_新疆李根北京骂战

新疆同北京的1/4决赛已经过去了三天,但那场较量留下的痕迹至今未消散。最近几天球迷网,围绕李根的讨论,依旧在各种网络平台、移动应用、传统媒体上不断升温。

李根承受的公众反应是多层次、多角度的。一名运动员仅因转会就招致如此深重的敌意,这在CBA二十年的发展过程中是头一遭。

2月21日,回想起来,新疆队当时在季后赛首轮以2比1的优势,前往五棵松体育馆,与北京队进行第四场比赛的角逐,李根的加入让五棵松体育馆宛如一个炽热的熔炉,正等待着李根被投入其中,经历一番考验。

那日,李根于震天动地的辱骂声中镇定亮相,其后又成为新疆队成功升级的关键人物。大家对于中间的过程都已非常熟悉,不过有一个情节,应该所有人都会记忆犹新:马布里用掌掴了李根的眼睛,他立刻闭上无法睁开的右眼站在罚球线前,稍作调整后眼睛才略微打开,当他举起篮球的瞬间,他用力咬紧了牙关,那迅速变得红肿的眼睛,仿佛一本没有文字的故事,里面充满了委屈,里面蕴含着决心,里面也映射出CBA的整个格局。两记罚篮,皮球稳稳地滑进篮筐,就像命中注定的。

五棵松这个地方,周围的气氛都在谴责李根,他承受着作为“背叛者”所需遭受的一切折磨,原因是他转到了一个报酬更优、发展前景更佳的机构。

此刻,这片能让敌人消融的赛场,李根面带平和的笑意,显露出整齐的雪白齿列,不见半分怨怼,也毫无丝毫胆怯。

胸怀是被委屈撑大的,李根似乎就是这碗鸡汤的现实版。

新疆李根北京骂战_李根CBA季后赛争议_cba新疆队李根的近况

李根来自河南焦作,当他具备职业球员条件之际,河南省内仅有的那支CBA队伍被出售至山西。外出谋生,是他进入职业赛场的唯一途径。宁波大学是他漂泊生涯的开端,经由前辈、前陕西男篮后卫单卫国的引荐,他得以前往上海。

在上海度过了一段顺遂的时期之后,年轻的李根遭到时任上海队主帅邓华德的冷落,被长期安排坐冷板凳,无法得到上场机会。职业联赛内部遵循着严酷的生存法则,无法获得比赛时间的李根,几乎无法参与队伍的日常训练和正式比赛,在那个阶段,他甚至被排除在球队下榻的住所之外。

李根在21岁时遭遇了这样的境遇,他当时是如何承受住这份难堪,我们无从了解,不过如今他已27岁,为过去那些感到困惑的人们,给出了最令人信服的解释。

今年2月21日,时间再次回到那一天,季后赛首轮的比赛落下帷幕,李根承受了现场众多球迷的激烈指责,遭遇了网络上失去自控者们的粗鲁言辞,被前队友公开批评,被知名评论员视为导致北京队失败的根源,认为北京队短暂的辉煌终结都是李根造成的……这其中的怨恨,似乎难以化解。

赛事终了之际,指责声、不雅言辞持续不断,李根最先采取的行动,并非与新疆队同庆,而是迅速前往客队区域,与往昔的教练及队友一一搭手,互相拥抱,凡是能握的都握了,凡是能抱的也都抱了。

新疆李根北京骂战_李根CBA季后赛争议_cba新疆队李根的近况

采访者询问他何时能够与北京这座城市及当地观众实现融洽相处,他回应道:自己从未埋怨过这座城市和观众,因此根本不存在需要和解的问题。

面对北京观众的不满,李根是这样回应的:北京观众其实挺直率的,向来不遮遮掩掩。

比赛结束后,李根面对众多提问,他始终没有提及北京队或其支持者的负面信息,并且连丝毫失望的情绪都没有流露出来。

他让那些充满仇恨的拳头砸在了棉花上。

从北京抵达乌鲁木齐,迎接他的是新疆球迷的热烈欢迎,他既不见晋级后的欣喜,也未见因委屈而显露的忧伤。他的脸上,没有任何情绪。

在上海队效力期间,曾有过身份低微的岁月,辗转多家俱乐部漂泊,也曾创造过两次总冠军的荣耀。作为职业选手,表现差到极点,表现好到极致。

新疆球队于二十四日前往成都地区,在结束最后一次训练活动后,李根(右)与队友们亲切交谈,气氛十分融洽

那个时期詹姆斯从骑士转会热火,之后每次重返克利夫兰,詹姆斯都会承受看台观众的诸多指责。二零一四年,詹姆斯再度加盟骑士,热情的骑士支持者冲入场内与他相拥,也许这些人正是当年焚烧过他肖像的球迷,也可能并非如此。世事往往如此,李根大概早已洞悉了其中的滋味。

仅剩两日,新疆与四川的半决赛即将进行,新疆队已第七次闯入此轮对决。我询问了公司副总经理何长江,他是否忧虑近期外界关注会干扰李根的半决赛发挥,何长江断言道:无需担忧,李根堪称夺冠好手,曾效力于众多队伍,早已历经无数考验,意志十分坚韧。

李根如同北京首钢锻造出的上等钢材,夺冠的历练以及指责、抱怨、委屈都化作熔铸好钢的熔炉火苗,在这场一座城市与一个“人”的较量里,李根凭借硬实力和以小博大的谋略,最终成为毋庸置疑的胜者。

昨天球队训练时,李根表现得跟以前一样,场上专注,场下开朗。训练结束后,他照常拿出心爱的紫砂壶茶具,泡了一壶好茶,让自己冷静下来。

(都市消费晨报 记者侯辉)